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过去40年里,摩德纳(Modena)眼见大跃进的发生。从最早意大利统一(ItalianUnification)之日起,一直到大跃进发生之前,人们始终陷在一个不断等待、长期等待的处境里,其间偶尔有些短暂的改进。但是猛然间,却开始了彻底的转型,于是一切都以闪电的速度开始进行。而现在一般人享受的生活,以前只限于一小批特殊阶层。
——穆基奥里(G.Muzzioli,1993,p.323)
一个人只要头脑清醒,肚子饿的时候绝不会把身上仅存的一块钱用去买食物以外的东西。可是一旦衣足食饱,他就会开始考虑其他用途。在电动刮胡刀和电动牙刷之间,便可以说动他做一选择了。因此,在价格和成本之外,消费者需求,也成为另一项可以管理并操纵的东西。
——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J.K.Galbraith,1976,p.24)
1
世人观事探理,往往与史学家相似:只有在回顾往事时,才能认清自身经验的本质。50年代时,众人开始意识到年头的确越来越好,若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的日子相比,更见其佳。持有这种想法者,尤以那些国势蒸蒸日上的“发达国家”的居民为最。1959年,英国某位保守党首相保住首相宝座,赢得大选的口号便是:“你可从来没有过这么好的日子吧。”这句话显然相当正确。但是一直要到这段欣欣向荣的美景过去,进入动荡不安的70年代,等待着的是伤痕累累的80年代,观察家才幡然醒悟——主要是以经济学家为首——恍然了解到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个世界,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的世界,结束了一个在历史上可谓前所未有、极为特殊的时期。众人搜索枯肠,想要为这个时期拟一个恰当的名称,于是法国有“光辉30年”,英美社会则有“四分之一世纪黄金年代”(MarglinandSchor,1990)的种种说法。金色的光辉,在随之而来数十年黑暗的危机背景衬托之下,越发显得灿烂。
众人之所以如此迟钝,花这么多年时间才认识到当年美景的特殊之处,其中原因有几个。对美国来说,繁荣不是什么新鲜事,毫无革命性的突破可言,只不过是战争时期经济扩张的持续而已。自从大战时期开始,这个国家就受战争之赐而发达,不但没有遭到任何物质损失,全国国民生产总值(GNP)反而增加三分之二(VanderWee,1987,p.30)。到战争结束,美国工业生产总值已一跃几乎占全球的三分之二。但也正因为其架构之庞大及跃升之迅速,美国经济在战后黄金时代的表现,相对地也就不如其他国家在此时期增长率惊人,因为后者起步的基础远较美国差。1950—1973年间,美国的增长率均低于其他工业国家(英国除外);更重要的是,其经济增长较其前期的活力也更见逊色。其他工业国家中,包括即使连增长远较他国迟缓的英国在内,均突破了本国过去的纪录(Maddison,1987,p.650)。事实上就美国而言,从经济和科技的角度来看,这个时期非但没有进步,反呈相对性的倒退。美国人单位工时的生产力,与他国之间的差距缩小了。以1950年这一年为例,虽说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德法两国的两倍,日本的五倍,并超出英国一半,其他国家却急起直追,追赶之势,一直到70年代和80年代仍未停止。
日本和欧洲各国战后的首要目标,自然一致以恢复在大战中损伤的元气为主。因此1945年后的头几年里,各国衡量本国成功的标准,不是以未来为尺码,而是完全建立在与过去水准接近的程度之上。对于非共产党国家而言,这项疗伤止痛的过程,也意味着必须将心中对战争及战时抵抗运动遗留的害怕心理,即对社会革命与共产党势力的恐惧感抛诸脑后。到1950年时,多数国家(德日两国除外)均已恢复战前的生活水准。但是早期的冷战,加上当时法意两国国内残存的强大共产党势力,却使当时众人不敢稍存安逸之心。总而言之,一直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以后,人们才终于真正感受到增长在物质上带来的种种好处。以英国为例,这种感觉直到50年代中期才变得明显起来。在此之前,相信没有一个政治人物能在任何选举当中,以前述麦克米伦的竞选口号获得胜利。即使在意大利北部艾米利亚—罗马涅(EmiliaRomagna)如此富庶的地区,所谓“富裕社会”(affluentsociety)带来的惠泽,也要到60年代才变得逐渐普遍(Francia,Muzzioli,1984,pp.322—379)。更有甚者,一般在一个普遍富裕的社会中存在的秘密武器,即社会上的全面就业现象,也一直要到60年代,欧洲失业率约为1.5%之际,才成为普遍的趋势。而在50年代,意大利还有8%的失业率。简言之,进入60年代,欧洲各国才理所当然地看待自己无比繁荣的现象。从此开始,“有见识”的观察家都一致认为,经济大势从此只会永远地向前走,向上升。1972年,联合国某位职员曾在报告中写道:“60年代的增长趋势,无疑也将于70年代初期与中期继续进行……目前看不出任何因素会对欧洲各国经济的外在环境造成重大影响。”随着60年代的发展,由各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家组成的俱乐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OECD),也将它对未来增长的预估修正为更乐观的数字。到70年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经济增长的预测(“依保守的中等估计”),更被设定为5%以上(Glyn,Hughes,Lipietz,Singh,1990,p.39),但是事实发展证明,结果全然不是这样。
如今回顾观察,30年的黄金岁月,基本上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30年间,这些国家占了全球总产值的75%,以及出口总值的80%以上(OECD,Impact,1979,pp.18—19)。但是在当时还有另外一层原因,使得这个繁荣时期一时不易为人所察觉。那就是在50年代,经济高潮的现象似乎是一种世界性的发展,与特定的经济区域无关。事实上刚一开始,新扩张地盘的社会主义国家仿佛还占了上风。苏联在50年代的增长率,胜过西方任何一个国家;而东欧各国经济增长之速,也几乎不下于苏联,尤以过去一向落后的国家最为快速,而已经工业化或半工业化的国家则较为缓慢(不过共产党领导的民主德国却远远落在非共产党领导的联邦德国之后)。到了60年代,东欧集团的增长开始失去动力,但是它在黄金年代国民所得的增长,却稍高于(苏联则较低)当时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IMF,1990,p.65)。到了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变得明显地领先于社会主义国家了。
然而,黄金年代毕竟仍不失为世界性的现象,虽然对世上绝大多数人口来说,他们生活的国度贫穷落后,这繁荣富裕的景象始终不曾近在眼前(不过联合国有关专家却想方设法,要为这类国家粉饰)。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口不断激增,1950年后,非洲、东亚、南亚三地的人口,35年之间足足增加了一倍有余;拉丁美洲人口增加的速度更为惊人(WorldResources,1986,p.11)。到了70年代和80年代,第三世界更是饥荒频仍,哀鸿遍野。代表着这饥荒的标准形象,就是瘦骨嶙峋的异国儿童,频频出现于西方家庭晚餐后的电视屏幕上。可是回到黄金年代,却没有这种集体大饥荒的现象出现。唯一的例外,只有因战争及政治原因造成的悲惨后果。事实上当时人口数目倍增,平均寿命也延长了7年,若将1960年的数字与1930年相比,更高达17年之多(Morawetz,1977,p.48)。当时粮食产量的增加胜过人口增长的现象,在发达国家及各个主要非工业地区均属事实。50年代,在每一个“发展中的地区”,平均国民粮食生产每年均增加1%。只有拉丁美洲稍为逊色,但亦呈增长之势,只不过速度不及他处辉煌而已。进入60年代,世界各非工业地区的粮食生产依然保持增长,可是速度却异常缓慢(拉丁美洲再度例外,只是这一回它却一反落后姿态,领先其他各国)。总之,穷国于50年代和60年代的粮食生产总和,其增长均胜过发达国家。
到了70年代,在一些原本属贫穷地区的国家之间,也开始出现了极大的差异,因此若再将这些国家的数字混为一谈,便失去意义。如今某些地区,如远东和拉丁美洲,生产力增长之速,远超过其人口的增加;而非洲地区则欲振乏力,每年以1%的速度呈落后之势。到80年代,在南亚和东亚以外的世界贫困地区,国民粮食生产完全停止增长(即使在以上这两个地区,增长率也比70年代为差,如孟加拉、斯里兰卡、菲律宾等国)。至于其他的一些地区,则比其70年代的水平减少甚多,甚至直线下降,其中尤以非洲、中美洲和亚洲近东为最(VanderWee,1987,p.106;FAO,theStateofFood,1989,Annex,Table2,pp.113—115)。
同时,发达国家的问题却完全相反。它们的烦恼是粮食生产过剩,多到简直不知如何是好的地步。因此到了80年代,它们的对策有二:一是大量减少生产,二是如欧洲国家的做法,因“奶油成山”“牛奶成河”,便将其产品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穷国倾销。穷国的生产者无法与之竞争,于是在加勒比海的岛屿上,荷兰乳酪的价钱比在荷兰本地更低。说也奇怪,一边是粮食过剩,一边是饥肠辘辘,这种景象在30年代的大萧条中,曾经引起世人多少愤慨,如今到了20世纪的后半叶,却少有人闻问。此中差异,衬托出60年代以来,贫富两个世界之间差距日益加深。
不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步伐自然在世界各地加速进行,这种现象,甚至包括了第三世界。在旧大陆的西方,西班牙和芬兰等地,发生了戏剧化的工业革命。而在“货真价实”的现存社会主义国家里,如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参见第十三章),也开始建立了大规模的工业部门。至于第三世界,所谓的“新兴工业国家”(newlyindustrializedcountries,NICs),虽然在黄金年代之后才出现,但是其中依然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却急速减少,一些国家至少也不再偏重以农产品作为换取其他进口商品的手段。到80年代末期,只有15国仍靠农产品的出口换购半数的进口。除了新西兰之外,这些国家都位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和拉丁美洲(FAO,TheStateofFood,1989,Annex,Table11,pp.149—151)。
非常道 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 离谱!诡异刚入侵,你成鬼帝了 传统节日的奥妙:我们怎样过节 城墙之外 性学五章 生在城南 八旗子弟的世界 美的历程 道教史 海路与陆路:中古时代东西交流研究 中国历史的侧面Ⅲ:历史的缝隙与灰烬 建设盛唐 胡同里的姑奶奶 府门儿·宅门儿 德意志帝国:一段寻找自我的国家历史,1848—1918 南北战争三百年: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 中国历史的里儿和面儿 牛史·晚清篇 白话史记
她的孩子没了,却拿她的孩子来偿毕业之喜,她被人掳走,黑暗中,狂风骤雨,彻夜不息一年后,她嫁入豪门,她的丈夫却是花花公子结婚两年,他夜不归宿某天,丈夫突然回归商场,情人耀武扬威,她屈膝服侍…隔日,他却不得不…携她当众甜蜜秀恩爱!耳畔,他出言讥讽我真是小看了你扭头,她笑彼此彼此她不反抗,可从不是软柿子!傅承昊,一个生来无心的男人!可以将女人捧上天堂,却也能狠心地将其推落地狱。曾经,他疼她入骨某天,却拥着女人笑言‘她不过是个不重要的人’!转身,却又死死困住她,七天七ye她流产,却揭出一段惊天秘密她的孩子没了,就要拿我的孩子来偿吗?只有她跟你的孩子才是人吗?我有什么错?傅承昊!这也是你的孩子!你的亲骨肉!如果不是你给我下药,他根本不会没有!ampquotampquot我现在终于明白你为什么要娶我,为什么两年不碰我,为什么突然又锲而不舍现在我体无完肤,你满意了?瞬间,他与她的世界,都轰然倒塌在他眼里,女人,是天下最廉价最唾手可得的东西!世人都说他花心,可是他的老婆,却始终只有一个!当一切恩怨揭晓,磨难褪去原以为幸福来临,妹妹却躺倒了老公的身边她才知,原来毁了她一生的人,居然是她的一生,像是笑话铅华过后,爱恨情仇,不过一场空(喜欢就收藏个哈,文品保证)...
侦察兵高全来到了1933年的长城罗文峪,英勇的二十九军正在和日寇浴血厮杀。靠着在现代军队中练就的过人身手,投入到充满热血和激情的抗日战争中来。一次次残酷的战争,一回回决定中国命运的大会战,一个个臭名昭著双手沾满我国人民鲜血的屠夫战犯刽子手,一位位大智大勇奋勇抗击日寇,在抗战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上将军。从士兵到将军,身经百战,不为别的,只为在这场战争中多杀几个小鬼子,只为能多保全几个我中华百姓,只为了受尽屈辱苦难深重的祖国从此少经受几分磨难。★ 推荐朋友一本书抗战武侠★(本书纯属虚构 如有雷同 皆属巧合)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抗战侦察兵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传说从暮色中升起,于破晓之际结束,黎明之战后,人类告别了中古纪元,迈入了灿烂的黄金时代。千年之后,少年从诸神隐退的暮色中走来,走进了波云诡谲的人间,背负了未知命运的他,将带领着这个世界走向何方?是成为无尽夜色里重燃希望的星辰,还是历史洪流下埋葬的尘埃?...
至阳之体的宋开,为寻找纯阳诀后半部分功法,奉命下山,踏入都市,游走花丛,百美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叮铃伴随着一道清脆宁神的铃铛声,动漫,小说中的美少女们在惊呼声中连忙压下裙角,发丝轻轻摇摆,有清风由快而慢,徐徐吹过...
祖蛇最新章节列小说祖蛇杨家第一人著祖蛇全文阅读关于祖蛇自古相传,天地初始飞禽尊凤凰,走兽拜麒麟鳞甲归龙族,我古玄继而重生化蛇那么蛇族只能我为尊。大乘期修真者古玄,飞升在即,全族被归元宗灭门,为报血仇,不幸战死。当他再次醒来时,才发现被祖传仙器所救,变成一条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