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十八章 魔法师与徒弟 自然科学流派(第1页)

你认为,今天世上还有一块可供哲学容身之地吗?

当然。可是,却只能建立在目前科学的知识与成就之上……哲学家们再也不能把自己隔绝起来,与科学不相往来了。科学,不但已经大大地扩大并改变我们对生命和宇宙的观念,对于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也起了革命性的变化。

——列维·施特劳斯(ClaudeLévi-Strauss,1988)

气体动力学(gasdynamics)中的标准内容,是该作者担任古根海姆奖金研究员(GuggenheimFellowship)时完成的。它的形式,根据作者自己所言,是受到行业的需要左右。在这样一个架构里,针对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予以证实,随之被视为一项重要步骤,因为它可以促成“通过对细微地心引力影响的考虑,造成弹道精确度”的改进。战后物理学的发展,愈来愈集中于这类具有军事应用的领域。

——雅各布(MargarevJacob,1993,pp.66—67)

1

自然科学在20世纪无孔不入,20世纪也对自然科学依赖日深,这两方面都史无前例。但是,自伽利略(Galileo)被迫放弃自己对天文的学说以来,还没有一个时代像20世纪这般,对自然科学感到如此不自在。这种二律背反的现象,正是20世纪史学家必须处理的一大课题。不过在作者冒昧一试之前,对于这个矛盾现象,有几个方面得先交代清楚。

回到1910年,英德两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人数,全部加起来约有8000人。到80年代末期,全世界实际从事研究实验的科学家及工程师们,据估计在500万名左右。其中有100万人,是在科学头号大国的美国;比此稍高一点的人数,则在欧洲。[1]

虽说科学家的总数,仍只占人口的极少数——即使发达国家亦然——可是他们的人数,却在继续惊人地增加,在1970年后的20年间,几乎呈倍增之势,连最先进的国家也不例外。事实上到80年代末期,科学家人口只是一座更大冰山的小尖顶而已。这座冰山,是一股庞大的潜在科技人力,反映出20世纪下半期教育革命的成果(参见第十章),代表着全球总人口的2%,及北美人口的5%(UNESCO,1991,Table5.1)。而真正的科学家,越来越通过高级“博士论文”的方式选拔,博士学位便成为进入科学这门行业的必备门票。以80年代为例,任选哪一个西方先进国家,平均每年每百万人口中,便产生出134名的自然科学博士(Observatoire,1991)。这一类的国家,也在科学上花了天文数字的投资,而且其款项多来自公共资金——甚至连最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不例外。事实上,某些最昂贵的所谓“大科学”,除了美国,还没有其他任何一国单独玩得起呢(到了90年代,连美国也供不起了)。

但是其中却有一个崭新现象。虽然约九成的科学论文(论文数则每十年倍增一次),都以4种文字面世(英、俄、法、德),事实上以欧洲为中心的科学发展,却在20世纪宣告终了。大灾难的时期,尤其是法西斯主义暂时得逞的那个年头,已经将科学的重心移向美国,并且从此就由美国长执牛耳。1900—1933年间,美国科学家得诺贝尔奖者只有7人,但到1933—1970年间,却暴增为77人。其他由欧洲移民组成的国家,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实力经常被人低估的阿根廷,[2]也成了境外中心、独立的研究重镇。不过其中也有一些国家,例如新西兰和南非,却基于国小或政治之由,重要科学家们纷纷出走外流。与此同时,非欧洲系科学家也迅速崛起,尤以东亚及印度次大陆为首,且增长情况惊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遍数亚洲地区,只有一人得过一次诺贝尔科学奖的荣衔——印度的物理学家拉曼(C.Raman)于1930年获物理学奖。但自1946年以来,却已有10位以上得主的大名,是来自日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区。当然,光看诺贝尔奖记录不足为凭,明显有低估亚洲的科学振兴之嫌;正如单凭1933年前的得奖名单,也有小觑当时美国的科学进展之虞。不过值此世纪末时,世界上的确也有部分地区,论其科学家的人数,不但实际数字偏低,相对比例更低,比如非洲和拉丁美洲。

但是惊人的是,亚洲裔桂冠得主之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在美国名下得奖,而非以本籍获此荣衔(事实上在美国得主里,身为第一代移民者竟有27名之多)。因为在这个日益国际化的世界里,自然科学家讲的是同一种国际语言,采取的是同一种研究方法,却出现一种怪异现象,那就是反使他们大多集中于一两处拥有合适设备资源的研究中心,即少数几个高度发达的富国之内,其中尤以美国为最。当年的大灾难时期,世上的天才智囊为了政治理由纷纷从欧洲出逃;但是1945年以来,主要却是为了经济原因由贫国改投富国。[3]这一趋势并不足为奇,且看自70年代和8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科研支出,竟占全球总科研开支的四分之三即知。贫穷国家(发展中国家)则少得可怜,甚至不及2%—3%(UNWorldSocialSituation,1989,p.103)。

但是即使在发达国家里,科学家的分布也渐渐失去分散性,一方面因为人口及资源集中(为了效率之故),另一方面则由于高等教育的巨大增长之下,无形地在教育机构中形成了一个等级,或所谓寡头阶级。50年代和60年代时,美国半数的博士,是出自15家最负盛名的大学研究院,因此愈发吸引了最出色的年轻科学家趋之若鹜。在一个民主的民粹世界里,科学家却成为社会上的精英阶级,集中在数目极少、资助很多的几处研究圣地。作为“科学族”,他们以群体的姿态出现,因为对他们从事的活动而言,沟通交流(“有人可以共谈”),是最重要的中心条件。于是随着时间过去,他们的活动对非科学家的外人来说,越发如谜,奥不可解——虽然作为门外汉的一般凡人,借着大众化的介绍文字(有时由最优秀的科学家本人执笔),拼命地想去听懂。事实上随着各门科学的日益专深,甚至连科学家之间,都得靠学刊之助,才能向彼此解释自己本行之外的发展动态。

20世纪对科学依赖程度至深,自是毋庸多言。在此之前,所谓“高级/精深”科学,即那种不能从日常经验取得,非多年训练无法从事——甚至无法了解——最终以研究进修为最高顶点的知识学问,与今日相比,实际应用范围极狭窄,直至19世纪末时才开始改观。17世纪时的物理学和数学,主宰着工程师们;到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中期,18世纪末期及19世纪初期在化学和电气方面的发现,已成为工业及传播不可或缺之物。专业科学研究人员的研究探索,也被认为是必要的前锋,甚至可带来科技上的进步。简单地说,以科学为基础的科技,早已是19世纪资产阶级世界的核心;虽然一般实际之人,并不晓得该把这些科学理论成就如何应用是好。唯一用途,只能在恰当时候派上用场,转为意识形态发挥:例如牛顿定理之于18世纪,以及达尔文学说之于19世纪末期。可是除此之外,人类生活的绝大多数方面,继续为生活经验、实验、技能,以及训练过的常识所主导,充其量,也只能将人生累积的现有最佳方法技巧,有系统地传播而已。其中包括农业、建筑、医药,以及其他各种供应人生需要及享受的多项人类活动。

但是到了19世纪最后三分之一时,情况发生了改变。进入“帝国的年代”,不但现代高科技的雏形开始出现——单举汽车、航空、无线电广播、电影等为例足矣——现代科学理论的轮廓也于此时成形,如相对论、量子论(thequantum)、遗传学(genetics)等等。更有甚者,连最奥秘、最具革命性的科学发现,如今也被视为可以有立即实际应用的潜能:从无线电报到X线的医学用途,都是深奥理论应用在实际技术上的实例,两者都是19世纪90年代的发现。不过,尽管“短20世纪”的高等科学面貌,在1914年之前即已可见;尽管新世纪的高等技术,也已潜藏在高等科学之中,但是就当时来说,后者毕竟仍不是一件时时处处不可缺少,没有它难以想象每日如何生活行动之物。

然而,这却正是时至今日,当两千年正近尾声之际的现象。我们在第九章中已经看见,建立于高级科学理论研究之上的应用技术,垄断了20世纪下半期经济的兴旺繁荣,而且此景不限于发达世界。若没有已达目前农艺之境的遗传科学,印度和印尼两国,便不可能生产出足够的粮食,喂饱它们爆炸般增长的人口。到20世纪结束时,生物科技已成为农业和医药领域极为重要的一环。这一类先进科技的应用,给人印象最深之处,即在其根据的理论及发现本身,根本远在一般人的日常生活范畴之外(包括最先进最发达国家在内),所以事实上全世界只有极少数人——也许几十位,至多数百名——从刚一开始,就能领悟到它们可以应用在实际用途之上。当年德国物理学家哈恩(OttoHahn),在1939年初发现核裂变时,甚至连某些物理界最活跃的成员,例如伟大的玻尔(NielsBohr,1885—1962),也怀疑这项发现能否在和平或战争上找到实际用途;至于眼前直接的应用,自然更是存疑。如果当初深谙其潜在用途的物理学家们,不曾把这项发现告诉将军和政治家,这类武夫和政客铁定永远懵然不知——除非后者本身也是高级物理学家,不过此事极不可能。再以图灵(AlanTuring)1935年那篇为现代计算机理论奠定基石的著名论文为例,本来也只是数理逻辑学家(logician)纯理论性的初探而已。战争爆发,给了他及其他科学家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机会,主要是为破译密码。然而当图灵论文初发表时,除了少数几名数学家外,连有兴趣一读之人都没有,更别说予以重视。甚至在他自己的同事眼中,这名外貌粗拙、脸色苍白的天才,当时不过是一名嗜好慢跑的后进新人,根本不是什么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至少在作者记忆里的他,绝非如此(可是他谢世以后,在同性恋者圈中却广受膜拜,颇有一代圣者之势)。[4]事实上,甚至当科学家的确在尝试解决众所周知的重大问题时,也只有极少数的聪明人,在与世极为隔绝的知识圈中,清楚知道这中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记得当年作者在剑桥从事研究时,克里克(Crick)和沃森(Watson)二位学者,也正在该处进行其著名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双螺旋”(theDouble-Helix)结构研究。研究结果一经发表,他们的成就立即被公认为20世纪最具决定性的突破。虽然我甚至记得,当时曾与克里克在应酬场合碰面,可是我们当中的多数人,却懵然不知就在离我们学院大门不过数十码处,那个我们每天走来走去经过的实验室里,以及我们每日闲坐喝酒的小酒吧中,正酝酿着一项非凡的发明。我们的不知情,倒也不是由于对这些事情没有兴趣,而是从事这类高深活动之人,找不出任何理由相告。因为对于他们的工作,我们既不可能有任何贡献;对于他们遇到的难题,恐怕更连听都听不懂吧。

性学五章  牛史·晚清篇  非常道  南北战争三百年: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  胡同里的姑奶奶  海路与陆路:中古时代东西交流研究  中国历史的侧面Ⅲ:历史的缝隙与灰烬  府门儿·宅门儿  离谱!诡异刚入侵,你成鬼帝了  城墙之外  八旗子弟的世界  白话史记  德意志帝国:一段寻找自我的国家历史,1848—1918  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  道教史  传统节日的奥妙:我们怎样过节  建设盛唐  中国历史的里儿和面儿  生在城南  美的历程  

热门小说推荐
邪骨头

邪骨头

我自出生额头便有一块与众不同的骨头,接生的产婆说那是邪骨头,会招惹阴邪。八岁那年,我骗小伙伴说在陵园见过黄皮子,结果...

电影科技时代

电影科技时代

因外星人入侵地球,王皓受伤而死,却重生到三十年前,脑中多了一个电影科技系统。你以为他要拍电影吗?不!他要把电影中的科技带到现实世界中来!还记得超凡蜘蛛侠中能让肢体重生的基因工程药剂吗?还记得侏罗纪公园里面残忍嗜血的霸王龙迅猛龙吗?还记得钢铁侠中的狂拽酷炫吊炸天的钢铁战甲吗?还记得终结者里面横扫全世界的机器人军队吗?他一个人就让人类在短短几十年时间中跨入了星际时代,让外星人尝到了人类的厉害,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科技霸主!联合国颁奖词。...

江湖生存手册

江湖生存手册

睡个觉打个盹儿就穿越了,尼玛,再也没有比这更坑爹的穿越方式了!一定是她的睡觉方式不对!都是穿越,为何别人都是穿成公主或千金小姐,穿金戴银的,吃香的喝辣的。而她,却穿成了灭门之后!全家被灭门,只剩她一根独苗苗,以致于她一路被追杀,一路遇阴谋,一路去逃难!武林大陆,风起云涌。杀手连环围剿,次次险象环生。然而,她却总能因祸得福!灭门之仇,她该如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九霄神钥,又隐藏着多么惊天动地的生世之谜!内心笃定,这个世上一定有她的一方立足之地!倾国倾城如她,冷漠少主如他,风华绝代如他,锐利冷峻如他,白衣胜雪如他这一世,她收获的不仅仅是亲情友情,更收获了浓烈炙热而温暖人心的爱情!且看朝露如何在异世扮猪吃老虎,冠盖满京华,独步倾天下!...

重生之药女俏农妻

重生之药女俏农妻

爹爹病卧在床,二叔二婶以娘亲抚养她和哥哥太过吃力竟为了十两银子将她卖于人做小,娘亲大哥震怒不已,争吵推攘之间让瘦小的苏半曦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灵魂。一改懦弱胆小之风,言辞犀利堵得二叔二婶哑口无言,面红耳赤,悻悻溜走纤纤玉手化腐朽为传奇,一身医术出神入化能令白骨生肉,断骨衔接,汤药养颜润肤受人追捧推崇。接断骨,治不孕,种草药,熬食粥,驱瘟疫建医馆,开药坊,做药膳,行医善,立万名。唇红齿白,肌肤玉嫩,杏眼水灵,鹅蛋圆脸这是苏家小女苏半曦,巧手纤纤救人于水火之中,性子清冷不善言辞却总爱戳人痛处,偶尔出口语言惊人,这样的她招惹来了一只呆萌傻傻的腹黑小狼崽子,赶不走骂不走吓不走,比牛皮糖还要黏人的存在。精彩片段某只小狼崽子衣衫凌乱,嘴唇带血,眼角淤青兴冲冲地扑到苏半曦面前曦曦曦曦,今天我和村头林娃他们打架,我第一次打赢了诶!苏半曦挑眉下药了?兴奋的小狼崽子立马被泼了一盆冷水,恹恹点了点头。下了多少?下泻药还被人揍成这样。小狼崽子扭扭身体,颤巍巍伸出一根手指,缩了缩脖子道一包。声音已经快要哭出来了。苏半曦敛眸一笑,摸了摸小狼崽子的头,笑容温柔清淡,下次下两包吧,死不了人的。既然小狼崽子是她家的,那么谁也不能欺负曦曦是十分护短的本文男女双处,互宠1v1,感情细水长流!简介只是参考,具体请看正文!注本文关于药膳食粥均来自百度书籍资料,若有不符之处夸张之处还望考据党一笑了之。ampltdivampgt...

田园地主婆

田园地主婆

穿越了?!  莫筱筱没想到她一个小小的白领,居然也赶上了穿越大军?!穿越也就算了,可是谁能告诉她现在是什么情况?  她竟然穿越到了一个因为病死的六岁小女孩...

超时空战兵

超时空战兵

本来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当他得到众神万用娱乐系统后,他的命运就开始改变了,变得不再平凡。叶问王墨是我平生最得意的弟子。叶寸心王墨,你逃不了了,乖乖的和我回去结婚吧!美国队长史蒂夫罗杰斯王墨是我最信赖的战友,我可以放心的把后背交给他!钢铁侠托尼斯塔克什么!?王墨,咱们可是最好的朋友,你居然让我叫你叔叔!?黑寡妇娜塔莎罗曼诺夫王墨,没有人能从黑寡妇手里逃脱的,你就认命吧!关于火凤凰的剧情,好吧,作者承认,确实是败笔,不喜欢的可以从美国队长看起,没影响的。。...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