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度与社会,不但为世界带来历史性的分野,而且也在马克思学说与社会主义的政治之间,划下一道界线。……十月革命之后,社会主义人士的策略与视野改变了,开始着眼于政治实践,而非徒穷于对资本主义的研究。
——瑟伯恩(G?ranTherborn,1985,p.227)
今天的经济学家……对于实质性与形式性经济功能运作之间的对比,较以前有更完备的认识。他们知道社会上有一种“次级经济”(secondeconomy)的存在,说不定还有“三级经济”呢。他们也知道,有一组虽非正式却普及的实务暗地流传。若没有这些居间补缀,就什么都不灵光了。
——列文(MosheLewininKerblay,1983,p.xxii)
1
当20年代初期大战及内战的尘埃落定,尸体及伤口上的血迹终于凝结,1914年前原为沙皇统治下的东正教俄国,此时绝大部分领土,又以一个大帝国的姿态完整再现。但是这一回,新的帝国却在布尔什维克政权的统治之下,并且一心一意为建设世界性的社会主义而努力。苏维埃俄国,是众家古老王朝暨古老宗教帝国之中,仅存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下的硕果。奥斯曼帝国灰飞烟灭了,它的苏丹,原是虔诚穆斯林的哈里发。哈布斯堡王朝倾成废土了,它的帝王,一直与罗马天主教会有一层特殊的政教关系。两大帝国,都解体在战败的压力之下。只有俄国,依然维持其多民族的面貌,从西边的波兰边界,向东延伸,直至与东方的日本为邻。它之所以得以独存,十月革命显然是绝对因素。因为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1917年以来维系联盟的共产党体系废弛之后,以前迫使其他大帝国溃散的因素,也开始在苏联境内出现或复现。当时前途未卜,但是在20年代早期站起来的苏俄,却毕竟仍是一个统一的单一国家,而且疆土广阔,占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并决心致力于建设一个与资本主义迥异且坚决反对资本主义的社会。
1945年时,退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地区大幅增加。在欧洲,自德国易北河(Elbe)到亚得里亚海一线以东,以及整个巴尔干半岛,除了希腊和土耳其的一小片土地之外,尽入其版图。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以及战后为红军占领,并于日后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德国地区,都投往社会主义帐下。俄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及1917年革命后失去的领土,以及以前属于哈布斯堡王朝的部分地区,也在1939—1945年间分别为苏联收回或占领。同时,社会主义阵营更在远东一带大有所获,先后有中国(1949年)、朝鲜北部(今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1945年)加入,前法属中南半岛(越南、老挝、柬埔寨)于漫长的30年间(1945—1975),政权易帜投入共产党治下。除此之外,共产党势力沿着另几处扩展,包括西半球的古巴(1959年),以及70年代的非洲,不过基本上到1950年社会主义在全球的地盘已经大致划定。而且,多亏中国人口众多,第二世界一下子便拥有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但是如果不算中国、苏联、越南三国(越南人口也有5800万),一般而言,社会主义国家算不上人口众多的国家,从蒙古的180万到波兰的3600万不等。
以上各国于60年代实行的社会主义,套用苏联意识形态的术语,属于“现实中的社会主义”——这个名词其实有点含混不清,好像意味着另外应该还有着别种较好的社会主义,只因基于事实,目前真正在实行的只有这么一种。而这一地区,也正是欧洲在告别80年代进入90年代之际,其社会经济系统及政权纷纷崩溃离析的国家。至于东方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政权目前仍在进行改革,其中以中国为最。
社会主义地区第一件值得我们观察的事,便是终其终结之日,基本上都自成格局,单独存在。政治上、经济上,成为一个自足自存的自我天地,与外界的资本主义,或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的世界经济往来甚少。即使在黄金时期的大景气里,国际贸易高峰的年代,已开发市场的出口货物中,也只有4%输往所谓的“中央计划型经济”地区。甚至到了80年代,由第三世界输往该地区的比例也不过如此。至于社会主义经济本身的出口数额虽然有限,它们向外界输出的比例,倒比后者输入的为高。不过论其60年代的国际贸易额(1965年),还是以社会主义集团内部的相互交易为多,约占三分之二[1](UNInternationalTrade,1983,vol.1,p.1046)。
60年代起,东欧国家虽有鼓励旅游事业的政策,第一世界向第二世界的人口流动却依然甚低,其中原因显而易见。至于向“非社会主义”的移民及短期旅行,也受到严格限制,有时甚至完全不可能。论起社会主义世界的政治体制,基本以苏联模式为师,其独特之处可说举世难匹。它们是建立在绝对的一党统治之上,阶级严格,层次分明——经济事务由中央计划,统一支配号令;政治意识由马克思、列宁思想主导,全民高度统一。所谓“社会主义阵营”(借用1940年起苏联的用语)的隔离或自我隔离状态,在70年代和80年代开始解体,但是两大世界之间隔膜的程度,仍令人惊诧不已——更何况这还是一个传播及旅行发生革命性进展的时代。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国家的消息几乎完全对外封锁,对内也同样严密封锁外面的世界动态。如此的封闭隔离,甚至使得第一世界中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居民,对这些国家的事物也感到隔膜困惑。因为这些国家的过去及现在,它们的语言与行动,跟自己的距离实在太远,太没有办法了解了。
两大“阵营”的隔绝,根本原因自然出于政治原因。自十月革命以来,苏联视世界资本主义为其头号敌人,一旦世界革命实际可行,务必灭绝铲除。但是梦想中的革命并未实现,苏联反遭隔离,为资本主义的世界所包围。资本主义国家中最为强大的几国政府,也多致力于防范苏联这个全球社会主义制度中心,日后且必欲去之而后快。苏联政权直至1933年才为美国正式承认,足以证明它在后者心中一直存在的非法地位。更有甚者,当一向作风实际的列宁,在事实上已经紧急到准备大让步,以求国外资金帮助苏俄重建经济之际,这番努力却全告惘然,因此年轻的苏联,事实上非走上自足式的发展之路,与其余的世界经济体制隔绝不可。矛盾的是,经济隔绝的事实,却在政治意识形态上为它提供了最有力的论点。它的与世隔绝,使得它幸免于1929年华尔街崩溃带来的世界性经济衰退大灾难。
到了30年代,政治再度影响经济,强化了苏联经济的隔绝性。更有甚者,1945年后连苏联翼下的世界,也被卷入这同样的孤立形势。冷战开始,东西两大阵营的政治经济关系宣告冻结。事实上双方之间的经济关系,除了最微不足道(或绝密)的事情之外,事无巨细,均需经过彼此政府的严密控制,因此两边贸易全为政治关系所左右。一直到70年代和8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才与外界更广的经济世界有所交流。如今回望从前与外隔绝的经济天地,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变化正是“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结束的开始。然而从纯理论的角度看,当年历经革命洗礼及内战重生的苏联经济,其实并非没有理由与另一世界经济体系产生较事实发展更为密切的关系。纵观全球,就有芬兰的实例证明,中央计划经济也有与西式经济密切联系的共存可能——芬兰从苏联进口的比例,一度即曾高达其进口总额的四分之一,并以同样比例输往苏联。然而史家在此所关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并不是“可能”“或许”的理论假设,却是真正发生过的历史事实。
事实上俄国的新主人布尔什维克党人,当初从不认为自己可以在孤立隔绝之中求生,更不曾将自己设想为任何一种自足性集体经济的核心。在马克思及其追随者所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各项条件之中,在这个硕大的“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碉堡里面一样也没有,反而成了欧洲“社会经济落后”区的代名词。马克思主义者往往以为,俄国革命,势必引发先进工业国家的革命之火,因为后者已经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先决条件。一如本书前面所述,1917—1918年,这种形势似乎的确蓄势待发。而列宁当时惹人争议的举措——至少马克思主义者之中,曾为此争论不休——看来也不无几分道理。列宁认为,在社会主义的革命斗争路上,莫斯科只是暂时的指挥中心,一旦时机成熟,其永久总部应该迁往柏林。同理,难怪1919年成立的世界革命参谋总部共产国际的工作语言,并不是俄语而是德语了。
但是形势急转直下,一时之间,看来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得胜地盘就只有苏俄一处了(不过苏联的共产党政权显然也不短命)。全球革命大业既不可期,眼下布尔什维克党人的努力目标自然只剩一件,那就是尽快将其落后贫穷的祖国改造成一个进步的经济社会。为完成这项使命,第一任务便是打破迷信,扫除文盲,加快进行科技及工业的现代化革命。于是乎,建立在苏维埃制度之上的共产主义,其目标基本上便成为改造一个落后国家使其成为现代化国家。如此全力集中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手段,即使在发达的资本主义世界眼里,也颇有几分吸引力。当时,后者正陷于莫大的灾难,惶惶然寻找重振雄风之路,苏联模式对于西欧、北美以外地区的问题而言,更有直接意义,因为苏俄落后的农业社会,正是这些国家的影子。苏联提出的经济发展方案——在国家统筹和中央计划之下,超高速发展现代工业社会不可或缺的各项基础工业及基本建设——似乎正是针对其难症的良方。莫斯科的模式,不仅在本质上比底特律或曼彻斯特模式为佳(因为它正代表着反帝国主义的精神),事实上也更为合宜,尤其适合那些缺乏私有资本及大量私人企业的国家。于是“社会主义”从这个角度发挥,大大鼓舞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才脱离殖民地位的新国家,其政府排斥共产主义之余,却拥抱社会主义(参见第十二章)。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的各国,除捷克斯洛伐克、未来的民主德国,以及匈牙利(匈牙利的开发层次,较前二者稍低),一般属落后的农业经济,因此苏联这一张经济处方,看来也很合用。于是各国领导人物纷纷行动,真心实意,热情地投入这场经济建设的时代大潮之中。同时,苏联的处方似乎也颇为有效——两次大战之间的年代,尤其在30年代,苏联经济增长之迅速,胜过日本以外的所有国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一个15年间,“社会主义阵营”的增长速度,也远较西方为快。其势之盛,使得苏联赫鲁晓夫得意之余,以为只要其国经济增长曲线继续以同等比率上扬,社会主义生产领先资本主义之时,指日可待,甚至连英国首相麦克米伦,也不得不如此相信。回到50年代,持相同看法的人其实不止一位,很多人相信这种趋势不是没有可能。
府门儿·宅门儿 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 德意志帝国:一段寻找自我的国家历史,1848—1918 传统节日的奥妙:我们怎样过节 离谱!诡异刚入侵,你成鬼帝了 牛史·晚清篇 海路与陆路:中古时代东西交流研究 生在城南 中国历史的侧面Ⅲ:历史的缝隙与灰烬 性学五章 白话史记 建设盛唐 非常道 美的历程 中国历史的里儿和面儿 城墙之外 道教史 南北战争三百年: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 八旗子弟的世界 胡同里的姑奶奶
她的孩子没了,却拿她的孩子来偿毕业之喜,她被人掳走,黑暗中,狂风骤雨,彻夜不息一年后,她嫁入豪门,她的丈夫却是花花公子结婚两年,他夜不归宿某天,丈夫突然回归商场,情人耀武扬威,她屈膝服侍…隔日,他却不得不…携她当众甜蜜秀恩爱!耳畔,他出言讥讽我真是小看了你扭头,她笑彼此彼此她不反抗,可从不是软柿子!傅承昊,一个生来无心的男人!可以将女人捧上天堂,却也能狠心地将其推落地狱。曾经,他疼她入骨某天,却拥着女人笑言‘她不过是个不重要的人’!转身,却又死死困住她,七天七ye她流产,却揭出一段惊天秘密她的孩子没了,就要拿我的孩子来偿吗?只有她跟你的孩子才是人吗?我有什么错?傅承昊!这也是你的孩子!你的亲骨肉!如果不是你给我下药,他根本不会没有!ampquotampquot我现在终于明白你为什么要娶我,为什么两年不碰我,为什么突然又锲而不舍现在我体无完肤,你满意了?瞬间,他与她的世界,都轰然倒塌在他眼里,女人,是天下最廉价最唾手可得的东西!世人都说他花心,可是他的老婆,却始终只有一个!当一切恩怨揭晓,磨难褪去原以为幸福来临,妹妹却躺倒了老公的身边她才知,原来毁了她一生的人,居然是她的一生,像是笑话铅华过后,爱恨情仇,不过一场空(喜欢就收藏个哈,文品保证)...
侦察兵高全来到了1933年的长城罗文峪,英勇的二十九军正在和日寇浴血厮杀。靠着在现代军队中练就的过人身手,投入到充满热血和激情的抗日战争中来。一次次残酷的战争,一回回决定中国命运的大会战,一个个臭名昭著双手沾满我国人民鲜血的屠夫战犯刽子手,一位位大智大勇奋勇抗击日寇,在抗战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上将军。从士兵到将军,身经百战,不为别的,只为在这场战争中多杀几个小鬼子,只为能多保全几个我中华百姓,只为了受尽屈辱苦难深重的祖国从此少经受几分磨难。★ 推荐朋友一本书抗战武侠★(本书纯属虚构 如有雷同 皆属巧合)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抗战侦察兵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传说从暮色中升起,于破晓之际结束,黎明之战后,人类告别了中古纪元,迈入了灿烂的黄金时代。千年之后,少年从诸神隐退的暮色中走来,走进了波云诡谲的人间,背负了未知命运的他,将带领着这个世界走向何方?是成为无尽夜色里重燃希望的星辰,还是历史洪流下埋葬的尘埃?...
至阳之体的宋开,为寻找纯阳诀后半部分功法,奉命下山,踏入都市,游走花丛,百美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叮铃伴随着一道清脆宁神的铃铛声,动漫,小说中的美少女们在惊呼声中连忙压下裙角,发丝轻轻摇摆,有清风由快而慢,徐徐吹过...
祖蛇最新章节列小说祖蛇杨家第一人著祖蛇全文阅读关于祖蛇自古相传,天地初始飞禽尊凤凰,走兽拜麒麟鳞甲归龙族,我古玄继而重生化蛇那么蛇族只能我为尊。大乘期修真者古玄,飞升在即,全族被归元宗灭门,为报血仇,不幸战死。当他再次醒来时,才发现被祖传仙器所救,变成一条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