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如果出身方面有污点,在以后处理公务时就难以威镇民庶。同时,安临琛把一些现代考公的制度融了进来。‘凡犯刑留有案宗者三代不可科考’。即一家人中爷爷奶奶辈犯事了,直到孙子辈都不可参加科举。只能活得久一些等待曾孙光耀门楣了。在如今晋升通道艰难又单调的时代,此举想来能遏杀不少风气。……不少官员比白身的读书人更期待这场科举。多选点人才出来吧!他们需要同僚,需要休沐!安临琛本人倒是不算太忙,所有事情基本上都是理顺了才会送到他面前。他像各掌握方向的舵手,清楚事情走向或者拿定最终意向即可。最忙的就属内阁和各部尚书了。毕竟如今朝堂最上层的结构只有皇帝,虽说六部直属皇帝,但各部尚书有什么大事仍旧是需要先支会内阁一声的。这就导致了,以温宏文为首的三位重臣,说句忙生忙死都是轻的。现在内阁主事人只有三人,戚宣和温宏文还好说。项伯和这个为了文武平衡才塞进内阁的军机大臣,短短时日,硬是被磨瘦了不少斤。为什么他一个带兵打仗的要天天看不对口的折子啊!整天校对校对,校个球球!每天超忙的日常中,项伯和还硬是挤出了些时间给自己一些远在边疆的同僚发消息。没别的,就是诉苦。不敢说陛下,只能痛斥文官不做人,顺便羡慕他们,不用回京受罪。……金桂飘香的时节,盛京彻底热闹了起来;到处可见青衫长袍的青年人步履匆匆。太和元年,锦朝陈玉成二十有三,是京城郊区的一户普通农家子。说普通也不尽然,毕竟咬咬牙也能算个耕读人家,又靠近皇城,多得是比不上他们的人家。但正因为靠近皇城,他们这种平头百姓才什么都不是。不过近日,陈玉成得到了家中最好的待遇。无他,今年的乡试他便准备下场,不想蹉跎到下一个大比之年。甚至因为这场是恩科,明年还可以再来一次,他竟是不太紧张。陈玉成老早过了童生试,如今距离他成为秀才已有六年时间。哪怕后来一直没能再参加考试,大小也留住了功名。前朝乱象丛生,百姓困苦,到处人心惶惶,别说接着考试了,人们整日提心吊胆,就怕顶上的人又出什么馊主意。偏离开的代价很大,安土重迁不是一句瞎话。如今举国安定了下来,他们这住在皇城附近,倒是成了好事。这场恩科来的仓促又匆忙,他这种住得离贡院不算远的非常幸运,还能看段日子的书;不少偏远地的秀才们,刚得知消息就得匆忙上路。哪怕道路太平,怕也要在路途上折损十几二十天。天色渐暗,陈玉成眼前开始模糊了起来。他坐着没动,也没起身点蜡烛。脑袋里开始自动浮现自己以前成为小小童生时候的模样,接着是成为了秀才后开心又忐忑的少年人。胡思乱想间,他强迫自己又过了遍科举流程才闭眼睡下。科举考试分四个阶段: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童试亦称童子试,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县试在各县进行,由知县主持。通过后进行由府的官员主持的府试,通过县、府试的便可以称为“童生”,最后通过院试者,才能成为一名生员,即秀才。读书人的第一步就是县试。而获得了秀才身份后,才是世人眼中认可的“读书人”。今年并没有童试。一是因为急用人才,自是直接从秀才举人扒拉。二是恩科匆忙,太过仓促。有些地方知县都还没有到位,自然没什么人能组织‘县试’。好在大锦如今承认前朝官员,自然也是承认前朝功名的。天下文人本就等之久矣,这场考试报名的人数足够多。八月初八,天将将亮。陈玉成早早便来到贡院门外排队。他到的算早,所以排的也算靠前。因为这场考试仓促,没有要求他们必须‘结保’,不过相应的,其他方面严格了许多。乡试场规极严,对试前、试后、场内、场外,皆严立禁令。贡院四面围墙遍插荆棘,四角各有一楼。考试期间,贡院四周皆是士兵,分段驻守巡逻。同时,对士子夹带防范尤严,进场时进行严格搜检。为防止夹带,应试士子必须穿拆缝衣服,单层鞋袜,皮衣不得有面,毡毯不得有里;禁止携带木柜木盒、双层板凳、装棉被褥;砚台不许过厚,笔管须镂空,蜡台须空心通底,糕饼饽饽都要切开。
圣武奇侠传 困在时间里的她 瑶瑶有期 (历史衍生)给汉武帝讲我的男神霍去病+番外 两不厌 私有春天[先婚后爱] 被迫和前驸马复婚后+番外 我的朝朝+番外 豪门阔少觊觎情敌的第七年+番外 暴富从给秦始皇做历史直播开始+番外 那个经常请吃饭的年上+番外 掌上娇娇/娇骨 开局一把刀,修为全靠抢 将军的醋坛又翻了 我们新人记者向来横冲直撞+番外 枕边恶语 穿成残疾黑月光的渣妻后+番外 智者永不浴爱河+番外 退婚后清冷影后火葬场了 楚宫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