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三权分立以获权力平衡(第1页)

有唐一朝的政治制度虽大多源于隋朝,但真正有效的施行、改进和创新,无疑是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手中完成的。换言之,贞观时代可以说是唐朝近三百年历史的一个奠基时代和建制时代。而其中某些重要制度,如科举制,则更是被后来的历朝历代所继承和沿袭,从而深刻影响了此后一千二百多年的中国历史。

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其实就是宰相制度。要考察一个朝代的制度创设、执政得失和政治开明程度,其中一个重要的参照系就是它的宰相制度。因为宰相是百官之长、群僚之首,是整个帝国官僚集团的领袖和代表。所以,考察相权本身的范围和运作方式,并且考察相权与君权之间的关系,就能深入了解一个朝代的政治制度。

纵观中国历代政治沿革,其宰相制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性的演变:秦汉的三公制,隋唐的三省制,明、清的内阁制(清代称为军机处)。虽然制度在不断演变,但却基本上遵循一个共同的趋势,那就是——时代愈前,相权愈重;时代愈后,相权愈轻。

相权的衰落自然意味着君权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一部中国的政治制度史就是一部相权不断削弱而君权不断强化的历史;整个演变的趋势就是政治上不断趋向于皇权专制与个人独裁。至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后,不管是明代的内阁还是清代的军机处,其实不过是皇帝的一个秘书班子。明、清的内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所拥有的权力和地位,相对于汉唐时期的宰相已不可同日而语,偶有张居正这样的强势首辅出现,也仅属特例,并非常态。

单从君臣礼仪的变化,我们就可以形象地看出这种君尊臣卑的制度是如何一步步被强化的:从秦汉到隋唐,皇帝与宰相一同议政的时候,宰相是可以坐下来的,并有赐茶的礼遇,也就是所谓的“古有三公坐论之礼”,君臣之间可以“坐”而论道;到了宋代,宰相的座位就被撤掉了,只能站着跟皇帝说话;从元以后,迄于明清,宰辅们在皇帝面前连站的资格都被剥夺了,除非皇帝让你平身,否则就只能跪着奏事。

中国式君主专制的深化过程,于此可见一斑。

但是反过来看,在宋代之前,尤其是汉、唐时期,相权所受到的制约无疑是最小的。

唐朝的宰相制度与汉朝相比有一个重大区别:汉代采用的是“领袖制”,即由宰相一人独掌全国行政大权;唐代则是采用“委员制”,就是把宰相的权力分散到几个相互制约的部门,由许多人共同负责;天子各种诏敕,国家一切最高政令,必须经由几个部门反复磋商,共同研讨,最后才能颁布施行,所以也可以说,唐代实行的是一种“集体相权”。

李世民知道,一个人即使贵为天子,即使英明盖世,他的能力终归是有限的,难免会犯错误。而各种小错误日积月累,就可能酿成致命的错误。在这一点上,李世民就曾对前朝的隋文帝杨坚做出这样的批评:“每事皆自决断,虽则劳形苦神,未能尽合于理。”

隋文帝可以算是一个勤政的皇帝,可他的问题恰恰就出在他过于勤政了,总是大权独揽,事必躬亲,其结果未必就是好的。

正是因为具有这样的政治智慧,李世民才能在隋朝和武德政制的基础上,创立一个更为完备,更具行政效能的新的宰相制度。

有一种观点认为,唐代之所以实行三省制和集体相权,目的是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使“权重”向皇帝一方倾斜。换言之,就是皇帝要把权力都集中到自己手上。

这种观点乍一看有些道理,实际上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在中国历史上,君权几乎从来没有明确的限制,而难能可贵的是——贞观时期的政事堂恰恰对君权的范围有明确的划定。按照唐初的宰相制度,皇帝发布的任何敕令都必须经由政事堂会议集体研究通过,然后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可送交尚书省执行。如果是皇帝直接发出诏命,没有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在当时便被视为违法,各个下级机关可以不予承认。

这就是贞观时期相权对君权的制约。

虽然相权对君权的这种制约到后来逐渐废弛,未能有效延续,可即便到了武则天当政专权的时代,这种传统却仍然深植人心。

当时发生的一起“刘祎之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垂拱三年(公元687年),时任宰相的刘祎之因不满武则天“临朝称制”,曾私下跟凤阁舍人(武则天时期,中书省改成凤阁,门下省改称鸾台)贾大隐抱怨,说武氏应该还政于李唐,“以安天下之心”。贾大隐随即向武则天告密。武则天大为不悦,从此怀恨于心。不久后,武则天罗织了一些罪名,颁下一道敕令,要将刘祎之治罪。敕使向刘祎之宣读敕令后,刘祎之接过敕书一看,当即不屑一顾地说:“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旧唐书?刘祎之传》)

武则天大怒,随后便以“拒捍制使”为名将刘祎之赐死。

这是中国政治史上一个有名的故事。刘祎之对敕使的那一句严厉质问,不仅代表着臣对君的反抗,更能充分说明贞观传统对后世所具有的深远影响。所以当相权遭到君权的侵犯后,刘祎之才能如此理直气壮地进行对抗。

尽管这种对抗是微弱而渺小的,丝毫不能改善刘祎之的处境,更不能使他免遭杀身之祸,但却足以在泛黄的史册中留下一道值得后人崇仰的光芒。

而这道光芒的源头,就是以李世民为首的贞观君臣所共同缔造的那个制度典范。

如果说李世民实行三省制和集体相权的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强化君权,那么在唐初的宰相制度中,为何还有皇帝敕令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才能生效的规定?为何到了武则天当政专权的时代,宰相刘祎之仍然可以凭借这种贞观传统,公然与代表君权的武则天对抗?

可见,所谓唐代皇帝是为了强化君权才分散相权的说法根本是站不住脚的。

事实上,贞观政治制度的出发点和本质精神并不在于将哪一方的权力削弱,而是在于对各方的权力进行制衡。这种制衡不仅仅存在于政事堂的宰相们之间,还存在于相权与君权之间。换言之,贞观制度最有价值、最弥足珍贵的地方,就是相权对君权的监督和制衡。

综观秦汉以降的两千年中国政治制度,我们不难发现:唐初的政治制度(宰相制度)无论比起前后的哪一个历史时期,都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也就是说,在君主专制制度的既定框架之内,在古代中国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下,唐初(贞观)政治的开明程度可以说是最高的,也是最接近理想状态的。即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作为贞观时代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之一,唐初的宰相制度仍然不失其震古烁今的价值。

一寸河山一寸血02:华北风云  一寸河山一寸血05:历史不死  铁血雄兵川军团:强人本色  神偷天下2:靛海奇缘  太平天国兴亡录  秦始皇:穿越现实与历史的思辨之旅  神偷天下1:跛脚小丐  铁血雄兵川军团:巴蜀争雄  血腥的盛唐  1921谁主沉浮:抗战时期的通俗小说  历史深处的民国3·重生  官场之惑  一寸河山一寸血04:万里烽烟  历史的真面目  铁血雄兵川军团:刀光如雪  四合院:8岁就加入国家调查部  李世民权力的逻辑  神偷天下3:悲欢无情  一寸河山一寸血01:长城以北  一寸河山一寸血03:落日孤城  

热门小说推荐
合约萌妻不准逃

合约萌妻不准逃

都什么年代了?还搞包办婚姻?为了家族利益也不能葬送她一辈子的幸福啊!什么?你有你的大明星girl friend,我也有我的学长男票啊!还嫌我幼稚?我才要鄙视你老牛啃嫩草呢!既然大家郎无情妹无意的,那么这场婚姻,就姑且当做是年度大戏来演好了。婚前协议都签好啊,婚期为一年,等各方利益平衡好之后,立马办离婚!不过,这位帅爆了又冷酷的大哥跟她倒是很合得来,大家里应外合,步调一致,以后就算做不成夫妻,还是能做兄妹的。咱们好好合作,演好这场戏哦她是这么想的,但是,老哥,你怎么越来越不对劲了?你不都知道我有男朋友了吗?我要带他来见你你黑什么脸啊?我跟我男朋友搂搂抱抱地你干嘛要两眼喷火?...

我做主播的那些年

我做主播的那些年

因故辍学孤身一人来到西安追逐音乐梦想的苏晓晴在好友的帮助下混进了西音这所艺术殿堂开始了蹭课之旅。房租到期蹭课被抓打开一扇窗。生活的压力迫在眉睫,为了能继续学业苏晓晴走上了网络直播这条不归路,直播第一年,她是百人主播,直播第二年她已是万人主播,直播第三年十万人主播高处不胜寒...

无限崩坏

无限崩坏

生化入侵火影,丧尸大战忍者。等等,好像哪里不对,任务不是拯救世界吗?穿越到火影世界后,东方明本打算用自己的方式去守护他爱的地球,但结果却发现现实很残酷。于是乎,他便走上了传说中的哔哔!之路。...

我自地狱来

我自地狱来

他来自地狱,只手灭恶鬼,谈笑斩修罗,却没想到碰上这种事校花同学,有事好商量,先把衣服穿上!...

重生之极品姐夫

重生之极品姐夫

本书已经签约,请放心收藏养肥!重生的楚义,救下本该死去的小姨子,引发小姨子的狂热倒追。姐夫半个月就做主管,两个月做部长,仅仅用了三年,就成了集团CEO,这样的男人,岂能放手。...

君妻

君妻

她是京城第一美人,更是当之无愧的名门贵女。祖父是孔子嫡亲后裔天子亲封的衍圣公,父亲是当代大儒,母亲为她留下十里红妆。显赫的出身,庞大的财富,惊人的美貌,怎么看都应该荣华一生,可她最终却落得英年早逝,一代绝色佳人枉死荒野。重活一世,她回到命运转折的那一年,选择了与前世决然不同的另一条路,下嫁给英雄救美中那位英雄。本以为对方是泥巴腿中的异类,勉强算得上端正君子,不想却是一匹山中恶狼,行走悬崖峭壁。罢了,既然摆脱不了恶狼痴缠,又有泼天富贵许之,且与他走一朝便是,反正坠崖也有垫背的!...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