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我的小说在大陆出版简体版并不是头一回。由王德威、黄万华两位教授主编,二〇〇七年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列入“新生代作家文库”的《死在南方》,共收长短不一二十一篇小说。但另有六篇是“存目”,只有标题没有正文,那是审批时被要求抽换掉,而我坚持至少在目次里保留的标题,至少留个痕迹。换言之,那二十一篇中,有六篇其实是后来补上的,用以替换那六篇被抽掉的。至于那二十一篇的内文是否和繁体版一样,我就不知道了,因我没工夫去逐一核对。尔后偶尔见到有人引用,心里都有几分怅然。
那是北方。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大本营。
当年我们的父祖辈离开的地方,即是北方的南方。
在中国当代的学术分类里,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往往被归属于“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的“海外华文文学”,这位置,当然也是个价值位序。一般而言,除了极少数的专业读者(华文文学的研究者,作为研究对象),很难想象大陆读者会对马华文学感兴趣,尤其是纯粹文学上的兴趣。再者,除了极少数例外,“海外”的华文文学作品不太可能唤起大陆读者的审美感受。这不纯然是詹明信八〇年代企图藉国族寓言(NationalAllegory)来为“第三世界文学”(包括鲁迅)辩护时谈到的“似曾相识”(在西方早已展现过的形式、形态、手法、写过的题材,不友善的读者会认为那是一种无谓的模仿)——也即是学界常论及的现代性时间上的迟到问题——马华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之间的问题,位阶甚至还要更低一些,前者经常是连文学的基本功都成问题的。有些论者认为那是资源不足的问题(“南方的贫困”),但实情可能更微妙些。
身处中文文学“世界体系”的边缘,自二〇年代诞生之始,马华文学即深受中国现代文学影响;三〇年代左翼文学(及论述)的支配,甚至一直延续到七〇年代。“反映现实”的教条局限了文学想象、文学视野,以致作品普遍欠缺文学的感觉,文字也嫌过于粗糙。持那些信仰者普遍认为,低技术要求的写作便足以“反映现实”,浅率的文字更宜民便俗。艺术的要求似乎被认为毫无必要,其实也做不到。那样的作品当然吸引不了任何大马境外的读者,对国内有鉴赏力的文学爱好者也毫无吸引力。然而,五、六〇年代后崛起的新的世代,多深受港台文学影响(极少数有能力直接经由英、法文汲取资源),甚至经由留学台湾,逐渐形成了一支寄生于台湾文学内部的马华文学,自李永平、潘雨桐、商晚筠(潘、商后来返马)、张贵兴、钟怡雯、陈大为等。我自己也是这系统的一分子。
然而对某些人而言,这长期在外部的离乡写作,未免不够“本土”,有“台湾腔”。甚至因其中某些成员已落户台湾,而主张应将他们驱逐于马华文学之外,这暗示了在中国的学术分类里,马华文学的位置何以居于台港之外(以“暨”做隔离),主要原因之一或许就在于国籍——新加坡文学就是最显著的例子,因一九六五年的建国而突然有的名分。那其实是二十世纪华人的全新体验,尔后也将是界定华人身份的元素之一。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华民国之肇建,让华人——华文(语)——中华文化前所未有地结为一体,且以后二者来界定前者,那也是华文文学成立的契机之一。华语(文),中华文化(“选择的传统”),华人,华文文学,都是“现代发明”。为解决印尼华人的国籍问题,降低新兴民族国家的疑虑,一九五五年万隆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不再承认双重国籍,鼓励华人入籍印尼(印尼、马来西亚均采出生地主义),或回中国。民国以来,以血缘来界定孩子国籍身份的做法受到了挑战,承认双重国籍对那些民族国家更是一大困扰。中国表态后,不得不取得当地国籍的华人,就必须面对民族国家这全新的处境。
因此我们可以说,(海外)华文文学是近代华人移民的衍生物。对应的背景是诸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国自身从帝国转向现代国家,南洋群岛在二战后纷纷自欧洲帝国的殖民地独立建国。直接的效果是,国籍这全新的事物必须面对,华人的中国侨民身份也随之改变,被迫在中国和居留地之间做选择。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被迫切分是一种全新的处境和体验,但民族国家的语言文化策略总是带着同化的暴力,相当部分的华文文学因此负载着生存挣扎的痛苦。这种痛苦,不足为外人道,但也不是所有同乡能理解。教育背景或价值立场的差异,让华人必然分化为好几大类,政治上和文化上都不易取得共识。
留台或“登陆”(以大陆为作品最主要的出版地)的马华作家,如果预设的读者主要是“中国读者”,有的就会自觉地减少和自身背景有关的掌故、地方特色的语词和题材;更不以自身的历史处境为反思对象,以免让读者感到不协调,甚至格格不入。我曾把那异乡人的标志称为“背景负担”。但那削除了地域特色的“普遍性”,究竟要付出什么代价呢?然而,即便是第一线的大陆台湾学者和作家,南下马来半岛参与重要的文学奖评审时,也多未能发掘出真正具地方特色的作品(虽然那样的作品并不多,但也不是没有),更别说是以论述支持它。他们偏好熟悉的路径——样态、语言、和文学的感觉。
从一个更广泛的世界文学背景来看,相较之下,英语文学已经走得很远了。作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工业革命和民族国家的发源地之一,拜大英帝国殖民扩张、殖民教育之赐,拥有横跨五大洲的殖民地,那多样的地域差异自然地被带入英语文学,不必抹平异质而能被“中心”接受。拉丁美洲的西班牙语文学亦然,也都诞生了世界级的伟大作家与作品。华文文学在这方面,还像个初生儿,“中心”对它的存在也还陌生。
在近代中国危机与屈辱的历史里孕生的白话文运动,让二十世纪初的晚期移民及其后裔终于能用接近口语的华文来表述他们的经历、感受和思绪。迥异于三四百年来被视为“天朝弃民”的那些沉默的祖先。那其中的“成功人士”了不起也只留下宗祠、房子、名字、坟墓、后裔,和大量的空白。文言文和旧诗太难,太简洁,太程序化,门槛太高;而白话文,来得太晚。对应的是,中华帝国愚昧的海禁数百年,坐视南洋遍布欧洲帝国的枪炮、话语和帆影。
在那季风吹拂的南洋,比海南岛上“天涯海角”更其远的南方,数百年来,没有文学作品,日子也一样过。可见对那些先辈而言,文学并不影响生存,也没那么重要。换言之,在我们的南方,没有文学并不奇怪;有,才奇怪。
我们的文学其实是“没有”的孩子。
那样荒凉的背景,怎不让我们的写作成了历史的孤儿?
另一方面,即便好像是处于台湾文学内部,其实也是在边缘域上——几乎是外部——总是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无关紧要的存在。
自一九八六年九月赴台留学以来,我在台湾居留也满三十年了,早已超过我生活在马来西亚的时间。
这里的好处是自由,写什么没人管。书出版了,印两千本,二十年卖不完,一样有出版社愿意出。对我来说,那也就够了。
在马来西亚出版更加困难,也一样没什么读者。
日据时代被日本人称作南国的台湾,对来自马来半岛的我们而言,已经是北方了;虽属亚热带,却已有较分明的四季,虽然冬日也只有高山偶尔降雪。
亚热带的雨和热带的雨倒是差不多,都是同一个季风带之下。
多年前离乡后开始写作,小说中即经常下着雨,胶林;常有归人,回不了家的人。参照的还是我童年迄青少年间的胶林生活经验。《雨》诸篇,是多年以后重返那背景的一个变奏尝试。
来自中国的旅人常说我们故乡的小镇肖似于中国南方的小镇。那南方,也就是我们祖先来自的地方。
《雨》繁体字版出版于二〇一六年,是本小书,原是献给宝瓶出版社(及其社长朱亚君)的小礼物,感谢她多年来出版了相当数量的马华文学。宝瓶的马华文学出版应已居台湾出版社之冠。
2017424中台湾
婚姻中的陌生人 沃普萧丑闻 心是孤独的猎手 上面很安静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 终身失忆人 寻圣光的人 亚拉巴马之歌 好人难寻 抵押出去的心 笑面人 海上钢琴师 日瓦戈医生 金色眼睛的映像 东京女子会 窄门 虎狼 人格裂变的姑娘 大鱼 白手起家
我有一双透视眼,只为看透这天,看透这地,看透这人心!新书女总裁的全能兵王已上床,更爽,更爆...
徐枫,是海桥中学的一个简简单单的高一新生,不过天生不能说话的他平时里只能一个人默默地坐在教室的角落。班里唯一关心他的只有心地善良的班花任香香,但是任香香却是一直喜欢着学校里的电竞王者blue。于是徐枫在好奇之下接触了风靡全球的即时战略游戏冰月王者,然而初初接触电子竞技的他却是在无意识中接连地击败了jackfly等世界级的高手!每一次地和这些个所谓的世界级的电竞高手交手并且狠狠粉碎着这些高手的信心后徐枫都会失去相应的记忆,所以平凡而普通的他一直平凡地在学校里上着学,并不知道他的强大已经让全世界的电竞高手们为止胆颤,并不知道他已经在全世界里掀起了轩然大波,并不知道他已经让全世界的冰月王者迷们为止疯狂。不能说话的徐枫仍然是每日里安静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究竟徐枫能不能突破心底深处因为天生残疾的自卑,究竟徐枫能不能最终地鼓起爱的勇气?无声的王者将为你讲述这一个充满真善充满激情的传奇。...
她才华横溢,谁知天妒英才,从小被病魔折磨,无数次她渴望时间能走慢一点,让她好好看看眼前这个世界,她想活着,她渴望拥有一具健康的身体,她希望遇到别人口中那些让她羡慕的爱情。只是事与愿违,每每看到家人强颜欢笑的模样,她的心仿佛被刀绞过一般,也许是老天听到她内心的呼喊,当她以为自己就要离开这个的世界的时候,老天给了她重活一次的机会。小说关键词重生之盛世闲女无弹窗重生之盛世闲女txt全集下载重生之盛世闲女最新章节阅读...
他退役回来的第一天,就被美女主动勾引,万万没想到,这个美女,居然是他要保护的大小姐派来的。自此,几人互不低头,一屋同住,却各自为政。从此,富家千金美貌警花泼辣太妹温婉校花,都围绕在他身旁,刺激爽快,无限诱惑,一身古武,屹立巅峰!热血书友群150556157。...
新书网游之剧毒已经上传,下方有直通车,欢迎大家收藏养肥! 话说猪肉又涨价了说...
齐雷,被抽魂炼魄当成兽宠补品,却意外开启了他的修妖之旅战强敌,寻遗秘,建妖界,破大道,欲与天比高!您的收藏,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支持木子年的各位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