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陈西滢(第1页)

1896-1970

陈西滢,原名陈源,字通伯,笔名西滢。江苏无锡人。1912年起留学英国,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教授。为《现代评论》的创办人之一,是著名作家和学者。著有《西滢闲话》、《西滢后话》及翻译多种。

听 琴

要是你问一个英国人,他爱不爱莎士比亚的乐府,他一定说莎氏的作品是非常的美丽而伟大。说这话的人也许这三十年来从不曾翻过一页莎氏的原作;也许十年前曾经有一次他跟了朋友去看莎氏的戏,看了不到半幕便睡着在座中了;也许幼年在学校的时候,他也诚心的随和着其余的儿童,时时的诅咒“莎氏乐府”这一门功课。

可是,现在他宁可在你面前剥去遮盖他身体的衣服,断不肯承认不爱莎士比亚。

同样的你如问一个中国人,他爱不爱听古琴,他一定说那样清幽高洁的音乐,他最爱不过了,只可惜没有听到好手的机会。就使他得到了这求之不得的机会,在闭目静听的时候,他的心忽然的想到了一封多时没复的信,或是明天必须付的帐,或是奇怪为什么这一曲老是弹不完,曲终张目的时候,他一定摇头拊掌的说好,决不愿望说古琴原来并不怎样的好听。

要不是这样,不爱莎士比亚你就是傻子,不爱古琴你逃不了做牛。

虽然并不以做牛为荣幸,我还是常常的说古琴不怎样的好听。可是我听到的好手也很少。

新近北京的许多古琴名手在北海开了一次琴会,我也去听了三四曲,听完了非但我的意见没有变,反而觉得更加固定了。

不错,那天的时间和地点都没有选择好。下午的太阳是很热的,何况一间小小的屋子里挤满了人,还时时有来来往往,出出进进的游客。要是环境不同些,听众的印象也得两样些。

就是那天的黄昏,在一钩新月的底下,我们两三个人坐在松坡图书馆的冷清清的院落中,又听到了一两曲。淡淡的月色笼着阴森森的几棵老树,又听了七弦上冷冷的音调,自有一种说不出的幽情侵入心坎来。同样的一曲“平沙落雁”,在下午不过是些嘈杂的声音,这时候却蕴藏着不少的诗意。

那么七弦琴不是没有意思的了,只要有了适宜的时间和地点?可是,当“月落乌啼霜满天”,寒山寺的钟声断断续续的吹到愁思不寐的离人的枕边,不是极凄凉的音乐么?冬日的早晨,大病新愈,睡床上望窗外的红日,听苍蝇飞扑纸窗,咚咚作响,也煞有意味,如果微风吹动廊下的檐马,自然风韵更多。就是在皎洁的明月夜,有人投一石子入寒潭,当的一声也已经妙不可言。

环境虽然可以增减音乐的力量,可是最美妙的音乐当然可以叫我们忘掉我们的环境。好像在山清水秀的地方读了才能有兴趣的文学作品当然算不上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品一定可以叫我们忘记我们黑暗狭窄的房屋,破烂单薄的衣裳。

自然,寒山寺的钟声,苍绳扑纸窗声,檐马叮咚声,石激水面声,里面已经有很大的分别,它们依赖环境的烘托,已经大不相同了。把这种声音来同古琴比较,古琴已经进步了几百倍,我当然也承认。不过,把古琴的音调来比钢琴和提琴,又何尝不是钟声和古琴的差别?不用说钢琴和提琴了,就是我们的琵琶胡琴也已经是进步的乐器。

我承认我实在不配来谈古琴。我非但没有研究过中国的七弦琴,我简直就没有学习过音乐,而且我的耳朵还是志摩的反面;他听得见无声的音乐,我常常听不见有声的音乐。一个识不得几个字的人高谈李义山,温飞卿,一个弄不清加减乘除的人大讲牛顿,爱因斯坦,也不过一样的可笑。

可是许多事只有不配谈的人才可以谈。阳春白雪之曲是不是比下里巴人之歌强,你去问下里巴人的和者固然是错了,你去问阳春白雪的和者也一样的不对。阳春白雪也许比下里巴人高,同时也许比下里巴人毛病多。也许一个两方都有为不够资格的人才能说中肯话。

只要你研究一件东西多了几个岁月,尤其是人家不懂的东西,你自然觉得里面有不少的奥妙。不用说古琴,就是研究一根木片,一块石头,甚至于一部“易经”,都会找出极大的意味来。这也不是完全因为在台上站了多少年便下不得台,大概还是因为每天都自己给了自己许多的暗示,自己给了自己许多的催眠,起初自己要自己怎样想,后来自己便自然的怎样想了。

所以,与其请教古琴专家古琴究竟要得要不得,还不如问像我这样的门外汉,只要这个人平常听到好的音乐时,也知道说声“好”。

这末一句的条件是万不可少的。固然一个音乐专家也可以批评,可是一个人有了上面的条件,他的话不定就比不上专家。平常人顶普通的谬见,就是一个人自己不能做什么事,就应当取消批评什么事的资格。你不会写小说,你就不配说什么人的小说好,你的字写得不像样,你就不能说谁的字比较的像样。可是你不会打架,你还是可以说什么人的力气比谁大。

那么,你觉得古琴不好听,你就说古琴没意思;你觉得莎士比亚没趣味,你就说莎氏不是伟大的天才,什么事都得自己重新估价了?

是的,什么都得重新估一番价,才能有真正的平衡,可是,你千万不要忘了那最少的条件。你平常看见好的不知道好,听见糟的不知道糟,也许你还没有估价的标准,先得自己问一问,你再得问一问:你觉得不好,为什么人家觉得好?为什么几百年来的批评家都异口同声的赞美这一本书,那一个歌?细细的研究,也许找出来错的是你自己,因为你那时实在还不够程度。也许错的是别人,他们就没有研究,不过因为那是“自古就有”的东西,他们自小就听惯了,以至自然而然的那样说,那样想。因为有许多大家崇拜的事物是曾经许多代平衡家精确的研究才成立的,有许多是已经僵了的化石,应当加以扫除的腐朽物。平衡者的重新估价,就是在这里面分出个清白来。在重新估价的时候,顶可靠的盈虚消息是保守者的口头禅。要是他们说“文以载道”,“言之不文,行而不远”,你就有九分的把握知道文言一定有毛病;要是他们说“对牛弹琴”,你也就知道古琴将来的命运了。

□读书人语

这是陈源先生在1934年写就的一篇别具一格的散文,它不仅具有理趣,而且含蓄、从容,很耐咀嚼。

文章从英国人的读莎士比亚和中国人的听古琴入题,提出了一个极深刻的问題:艺术欣赏中的美学问题。一方面,环境对审美感受有直接的影响,例如,同是听琴,因演奏的环境不同就能产生不同的欣赏效果。另一方面,门外汉对艺术也有发言权,“许多事只有不配谈的人才可以谈”。这也是艺术欣赏中不可忽略的。最后,作者归结到“什么都得重新估一番价,才能有真正的平衡”,在《听琴》中,这极深刻的道理被讲得头头是道,富於理趣。陈源以写那本《西滢闲话》为世所知。他善于用杂谈的形式.阐明事物的哲理。本文的立意含蓄、幽深,但行文不隐晦、不诡秘,在从容之中,言之成理,使读者领悟到文章的内涵,受到启迪和教育。 【朱金顺】

中国微经典:傻子说  绝恋变身爱人  我为你洒下月光  中国微经典:一种假设  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  你想得简单,一切就变得简单  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  寄意故乡  你是人间四月天  终结悲恋  宠物小老婆  湖上闲思录  远方的鼓声  文学或者音乐  中国微经典:有意思  国王万岁  岛上来信  中国微经典:窒息  乔家初心  培根随笔  

热门小说推荐
替死魂

替死魂

PS本书简介在书页,您可以到书页查看...

都市田园人家

都市田园人家

遥想当年他也是个有名的皇家御厨,死后受香火供奉,倍儿受人尊敬。化成一缕孤魂在人间,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曾曾曾曾曾曾曾孙子长成一个被人欺负戏耍的怂货。连活着和反抗的勇气都没有,平白气的他蛋都疼。一朝惊醒,发现他重生成那个怂货。手握灵泉,他拳打渣男,脚踢恶毒男小三,一夜宿醉过后,竟揣了包子。卧槽!!!!!!!!!!!!!一脸便秘的看着怀中小儿。无奈,只好种种田,做做美食,顺便养养娃。结果那个畜生,竟然跑来跟他抢儿子。苏长歌眉毛一挑不给,想要自己生!!!入V公告本文于2015年12月27日入V届时三更,V后日更偶尔多更,请大家多多支持推荐基友的文我的专栏...

爱你纯属预谋

爱你纯属预谋

第一次见面,她想设计他,结果却被她反设计,拐到民政局,坐实夫妻之名。她小心翼翼的问我们都结婚,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他笑你不会看结婚证吗?第二次见面,她羞涩难当的说我可以进去吗?他乐当然可以!他费尽心机,处心积虑的将她圈在身边,当她一头栽进他编织的温柔陷阱,才知道,这一切的背后,是他20年的深爱付出。...

穿越在聊斋的世界里

穿越在聊斋的世界里

重生聊斋,读书种田行医的同时,闲来无事,就调戏一下花仙狐妖,做一个幸福的人。...

权少的闪婚新娘

权少的闪婚新娘

红薯网授权作品男友与好友结婚,她披麻戴孝参加婚礼。为了报复,她嫁给男友的哥哥,各取所需。本想一切结束,各走各路。不料,老公邪肆的一笑,眼睛瞅着她的肚子,说好两不相欠,你却带走了我的种,是你先违约,我也只好委屈的养你一辈子。然后呢?没有然后了。一失足成千古恨,一辈子交代出去了。片段一权少,夫人是为了保住小少爷才要离婚的,您不要什么小少爷,都特么离婚了,还要儿子有什么用?某男震怒,一路飞往ampampgt刚见面某男气定神闲的招手,媳妇儿,你过来。某女使劲儿摇头,不要。离婚谈判,面对一只狐狸加豺狼虎豹的综合体,其战斗力无以估量,某女退了又退,然某男紧追其身外加不要脸道离婚可以,净身出户。!她还要养儿子。我我要分财产好啊,请问你知道我的财产多少吗?不知道我还有个私生子什么?我私生子的妈咪叫施小雪啊?我说我不会离婚,你趁早死了这条心,懂?...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